2012年4月29日星期日

圣女林昭: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自由之魂



弱女林昭: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自由之魂

     
   注:林昭是1957年毛泽东大鸣大放,引蛇出洞的反右运动的数百万受害者之一。1968年4月29日,林昭接到改判的死刑判决书,随即在上海龙华被枪决。5月1日,公安人员竟来到林昭母亲家,向受害者家属索取5分钱子弹费!
  
   林昭的光辉宣言——
  
    《判决后的申明》部分内容:“……这是一个可耻的判决,但我骄傲地听取了它!这是敌人对于我个人战斗行为的一种估价,我为之由衷地感到战斗者的自豪!……我应该作得更多,以符合你们的估价!除此以外,这所谓的判决与我可谓毫无意义!我蔑视它!看着吧!历史法庭的正式判决很快即将昭告于后世!你们这些极权统治者和诈伪的奸佞--歹徒、恶赖、窃国盗和殃民贼将不仅是真正的被告更是公诉的罪人!公义必胜!自由万岁!——林昭 主历 一九六五年六月一日” 
  
   弱女林昭: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自由之魂

     弱女林昭: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自由之魂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林昭
   刘茂华时评杂文http://blog.china.com.cn/liumaohua/art/244430.html
  
    40年前的4月29日,一群人闯入病房,拖起病床上的北大学生林昭并秘密枪决,这是发生在1968年上海的血腥的真实事件,这一年,林昭不满36岁,在监狱里已经度过了8个春秋。
    像所有的爱国志士一样,解放前,青春年少的林昭帮助中国共地下党组织联络传信。像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新中国成立后,林昭曾一度扑在火红的革命事业上,参加了当年的“打砸抢”。然而,与许多爱国者和热血青年不一样,林昭经历了一段时间狂热之后,却反思自身,反思社会,反思国家的当前和未来。她选择了不同于常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1957年5月22日的晚上,她勇敢地站出来为受围攻的北大同学辩护,激烈地反对暴力式的人身攻击,并发表言论对自己少年时代的政治追求作深刻的反省。
    在后来的狱中血书里,她说:“青少年时代思想左倾那毕竟是旧认识问题,既然从那臭名远扬反右运动以来,我已日益看穿了那伪善画皮下狰狞的罗刹鬼脸,则我断然不能允许我堕落为甘为暴政奴才的地步。”对于“暴政”,林昭以自身的亲历感受着:“每当想起那惨烈的1957年,我就会痛彻心腹不自自主地痉挛起来。真的,甚至听到看到或提到那个年份,都会使我条件反射似地感到剧痛,这是一个染满中国知识份子和青年群之血泪的惨淡悲凉的年份。假如说在此之前处于暴政下的中国知识界还或多或少有一些正气的流露,那么在此之后确实是几乎被摧残殆尽了。”
    林昭还敢于质问:“这怎么不是血呢?阴险地利用我们的天真,幼稚,正直,利用着我们的善良,单纯的心与热烈激烈的气质,欲以煽动加以驱使。而当我们比较成长了一些,关始警觉到现实的荒谬残酷,开始要求我们应有的民主权利时,就遭到空前未有的惨痛无己的迫害与折磨和镇压。怎么不是血呢?我们的青春、爱情、友谊、学业、事业、抱负、理想、幸福、自由,我们之生活的一切,这人的一切,几乎被摧残殆尽地葬送在这污秽不堪罪恶极权制度的恐怖统治之下。这怎么不是血呢?”
    最要命的是,林昭把思考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最高领袖,她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长期以来,当然是为了更有利于维持你们的极权统治与愚民政策,也是出于严重的封建唯心思想和盲目的偶像崇拜双重影响下的深刻奴性,你们把毛主席当作披着洋袍的真命天子,竭尽一切努力在室内外将他加以神化,运用了一切美好词藻的总汇与正确概念的集合,把他装扮成仿佛是独一无二的偶像,扶植人们对他的个人迷信。”(林昭狱中上《人民日报》书) 这是当年没有人敢想也没有人会思考,更是无人敢说的本质性问题,却被林昭简短的几句话揭穿了。其实,并非林昭高明,而是那个时代,人们全部陷入一种集体式的“迷狂”,已经看不出那种自然而然的结论和观点。这也是林昭日后“必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林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无论思想层面还是行动层面,或者说,她用身体的血和言行实践着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追求。
    “自由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还有人被奴役,生活中就不可能有真实而完满的自由。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即使奴役他人这也同样不得自由。”
    “当我们深受暴政的奴役,我们不愿做奴隶的同时,我们自身作为反抗者,但我们不能建立新的形式的奴役制度。”
    这样的话,不仅超越了青年时期林昭的那个时代,甚至超越了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如不是真实的历史现实,很难相信,一个江南水乡的弱女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林黛玉”,竟然能说出那样大义凌然的言辞。
    林昭不仅说了,还大义凛然地做了。她接到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时,用手蘸着身体的鲜血写道:“昨天你们那所谓的伪法院假借和盗用法律的名义非法判处我徒刑20年,这是一个极其肮脏极其可耻的判决,但它也确实也够使我引为叛逆者无尚光荣的,它说明著作为一名自由战士的林昭,至高情操大节正气,公义必胜,自由万岁。”(1965年5月31日被当局判林昭20年徒刑后的血书)她的友人张元勋到监狱去看她,四周数十名看管的人荷枪实弹,就是在这样的肃杀的情景下,林昭“忽然向身边的那位女警医严肃地说:‘倒一杯水。’女警医向室外只一挥手,立即就有一个年轻狱警送进来一把暖瓶和一个茶杯,女警医把杯中倒满开水递给林昭,于是便边饮边吃,显得非常自得。”
    就是这样的一个有血有肉的林昭,在中国,绝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她。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林昭?自由主义自西方传入中国,在近代中国也只能在部分知识分子中流行,却无法成为激励社会各阶层,更无法成为广大民众尤其是劳苦大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旗帜。在现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生存的空间一直处于权力集团的夹缝之中,从未能参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变革,也不符合民众急于改变中国的急迫心态。在后来的中国,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自由主义自然成为时代的悲剧牺牲品,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大陆就难觅踪影,而后转入台湾,有了一个殷海光,很多内地学者却很陌生。大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顾准,而顾准的悲剧自然是付出生命。与顾准相比,林昭更是一个自由主义的行动者,她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思想,怎样思考就怎样生活,她用鲜血书写文字进行战斗,因而,她是一个战斗的民主主义者、人道主义者,一个自由战士。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林昭?我们这个民族至今还不敢正视自身。人类进入新世纪,2000年到2002年间,《今日名流》杂志在方方的主持下,陆续刊发了一组关于林昭的文章,还有其他关于反思“文革”的文章。方方说:“这样的时候说林昭,会有人说我们不合时宜,可是不合时宜就不说了吗?我们还是得说。一直说到人人都记得这个名字,人人都知道她为何而死。”真的是“不合时宜”,之后,《今日名流》因过去一段时间的刊文而被停刊,编辑部解散。
    林昭死了,她的遗骨至今却没有了下落,苏州的灵岩山西侧的安息公墓墓地上虽有“林昭之墓”,那里面只有她的一缕长发、一套旧衣、一张照片,是一个空空的“发冢”。林昭生前的蓝桥监狱至今保留有她的血书和其他文章诗词,却被封存。独立制片人胡杰采访摄录《寻找林昭的灵魂》,最后接触到林昭的人却无一人接受采访……
    你说,我们能知道林昭吗?
    
  
    林昭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昭(1932年[1] 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中国苏州人,持不同政见者。林昭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公开支持北京大学学生张元勋的大字报“是时候了”而被划为右派,后因“阴谋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罪、反革命罪”在1960年起被长期关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在狱中她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书写了二十万字的血书与日记,控诉了中国当局的对她残酷政治迫害和压迫,表达自己追求人权、自由和平等的信念和追求。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当局在上海秘密枪决,当局从未正式公布过判处林昭死刑的罪名。
    1980年8月2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撤销之前判决,以精神病为由平反为无罪,并认定该案为冤杀无辜。1981年1月25日上海高院再次做出复审,认定以精神病撤销判决不妥,撤销1980年裁定,但仍与之前判决一并撤销,宣布林昭无罪[2]。
    1932年,林昭出生于中华民国江苏苏州。其父亲彭国彦曾到英国留学,毕业两年后任国民政府江苏省县长,做过吴县、江阴等县县长。母亲许宪民曾任苏州《大华报》总经理,支持中共,曾秘密为共产党捐款,建立地下电台,还曾被日本人逮捕。林昭父母时常为了该给女儿教授哪种政治价值观而争吵。1946年,国民政府举行国民大会代表竞选,许宪民当选国大代表。大舅舅许金元曾任中共江苏省委青年部长,四·一二事件中,被国民党处决沉尸长江。
    受家庭的影响,年轻的林昭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行为抱有很大的热情,在景海中学高中毕业后,林昭不顾母亲反对,于1949年7月考进“革命摇篮”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决心“与家庭生不来往,死不吊孝”,投身到革命中去,甚至曾经无中生有地揭发过自己的母亲,多年后,林昭对此感到很不安:“他们要我井里死也好,河里死也好,逼得我没办法,写了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我不得不满足他们……我没存心诬陷你”[4]。
    毕业后林昭随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苏南农村土改。1952年开始在《常州民报》、常州文联工作,期间林昭深入工人之中,撰写了许多报道。
    2004年8月11日《中国青年报》《冰点》的《寻找林昭》文章称:土改队努力地工作着。为了让农民看到工作队的权威和力量,他们将地主放在冬天的水缸里,冻得彻夜嚎叫。林昭把这称为“冷酷的痛快”,认为只有这样的斗争,才能够显示改革的决心,灭掉地主的威风。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立志作毛泽东时代最好的记者。 林昭在北大疯狂地阅读许多她喜欢的书,同学常看到她从图书馆抱出许多线装书。她观察到现实并非她想像般美好,因而陷入“爱与恨的一盆糨糊”。但在北大自由的学风中,她开始成长,开始思考。在想到自己曾亲自揭发母亲的“罪行”时,她痛苦得哭出来,写信给母亲发誓说:“今后宁可到河里、井里去死,决不再说违心话!”
由于林昭勤学多思,受到游国恩教授的赞赏,建议林昭调入文学专业,未果。林昭与另一位才女张玲任校刊编辑,负责副刊《未名湖》。1955年春,林昭参加了北大诗社,任《北大诗刊》编辑。1956年秋,《北大诗刊》停办后,林昭成为综合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编委会成员之一,被称为“红楼里的林姑娘”。该刊物主编是乐黛云。《红楼》第2期的责任编辑是林昭和张元勋。
 
    1957年5月19日,张元勋等贴出大字报《是时候了!》,这是为了响应中央的鸣放号召,随后几天北大的大字报越来越多,学生互相辩论,有人认为大字报中的右倾言论是反革命煽动。5月22日,林昭在辩论中公开反对那些上纲上线的批评,并说:“我料到一旦说话也就会遭到像今晚这样的讨伐!我一直觉得组织性与良心在矛盾着!”[5][6]5月29日,《红楼》编辑部举行会议,宣布将张元勋与李任开除出《红楼》编委会,原因是他们参加右派刊物《广场》编委会,林昭在发言批判时对张元勋说:“我有受骗的感觉!”[7]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8],将提意见的言论说成是右派分子乘机向党进攻。
    1957年秋,张元勋、林昭等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林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但被及时抢救过来。于是她被认定为对抗组织、“态度恶劣”,遭到加重处分:劳动教养三年。林昭不服,跑到团中央质问:“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政府去保释‘五四’被捕的学生,现在他们(指北大领导)却把学生送进去,良知何在?”[9]
    1957年12月25日,张元勋被秘密逮捕,判刑八年。北大当时约有八千学子,其中约有1500名师生被打成右派,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开除公职与学籍,发配到边疆荒野,20多年后才得以平反。
    1958年6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林昭也从北京大学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主任罗列到人大新闻系来后是副主任,正主任是安岗。林昭是被打成右派分子后由罗列带过来的,她是北大第一批右派分子。后因罗列怜其体弱多病,冒险为之说情,林昭得以留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资料室接受群众“监督改造”。林昭在新闻系资料室监督劳动期间与同在资料室“劳动考察”的人大学生“右派分子”甘粹产生爱情,他们提出结婚申请,但上级批评他们谈情说爱是抗拒改造,不准他们结婚。
    1959年9月,甘粹被发配到新疆进行劳动改造。林昭病情加重,冬天咳血加剧,请假要求回上海休养。1960年春,人大校长吴玉章先生批示准假,林昭由母亲接回上海。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1964年)
    通过调养,林昭病情渐有好转,并在上海认识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顾雁、徐诚,当时兰大的张春元[10] 等人,正在准备筹办针砭时弊的《星火》杂志,随后林昭的长诗《海鸥之歌》和《普鲁米修斯受难之日》,在《星火》第一期上发表。但很快涉及《星火》的人员,都被抓捕。1960年10月,林昭被逮捕入狱。
    1962年初,林昭得以保外就医。9月,林昭在苏州与黄政商量并起草了《中国自由青年战斗同盟》的纲领和章程。期间还曾要求上海的无国籍侨民阿诺,将《我们是无罪的》、《给北大校长陆平的信》等带到海外发表。
    1962年12月,林昭又被捕入狱。在狱中林昭曾多次绝食、自杀,并分别两次给当时的上海市长柯庆施、《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案情并表达政治见解,都没有回音。林昭在狱中,没有笔和纸,竟然都是用血在白色的被单上写作[11]。另外,由于林昭拒绝违心地服从,被狱卒视为表现恶劣,遭受较严重的虐待,林昭在血书中写到:“光是镣铐一事人们就玩出了不知多少花样来:一副反铐,两副反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等等不一。臂肘之上至今创痕犹在不消说了,最最惨无人道酷无人理的是:不论在我绝食之中,在我胃炎发病痛得死去活来之时,乃至在妇女生理特殊情况期间,不仅从未为我解除过镣铐,甚至从未有所减轻!--比如在两副镣铐中暂且除去一副”。[12]
    1965年3月23日,林昭开始写《告人类》。
    1965年5月31日,开庭审判,林昭被判有期徒刑20年。林昭随后血书《判决后的申明》。[13]
    1965年7月至12月,第三次给《人民日报》写信。
    1966年5月6日,北大同学张元勋来到上海,同林昭母亲许宪民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看望她。
    1968年4月29日,林昭接到改判的死刑判决书,随即在上海龙华被枪决。5月1日,公安人员来到林昭母亲家,索取5分钱子弹费(事件在1981年在打倒四人帮的报道“历史的审判”一文中提到)。
   
 

  [编辑]尾声与平反
    林昭父亲在女儿被捕一个月后服药自杀。林昭母亲则精神失常,后因医院拒绝医治,1975年在上海外滩自杀[14]。林昭弟弟彭恩华,2004年8月3日逝世于美国犹他州Sandy城,享年59岁。[15] 林昭的妹妹彭令范1980年后移居美国。
    1980年8月2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沪高刑复字第435号”刑事判决书,撤销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1962年度静刑字第171号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1967年度沪中刑[1]字第16号两次判决,宣布林昭以精神病为由平反为无罪,结论为“这是一次冤杀无辜”;而1981年1月25日上海高院的“沪高刑申字第2346号”刑事判决书中认为80年的判决书宣告无罪的理由为精神病不妥,“在病发期间的行为不应以反革命罪论处……林昭的行为既不构成犯罪……沪高刑复字第435号判决在适用法律上亦属不当,均应与前两个判决一并予以纠正”,撤销了1980年“沪高刑复字第435号”判决书,但依旧对林昭宣告无罪[16]。另在1980年12月在北京举行追悼会,但其档案仍被中共绝密封存五十年。
    2004年4月22日,林昭骨灰由苏南新闻专科学校与北大部分师生集资立碑并被安葬在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灵岩山的安息公墓。

    林昭的档案,包括在狱中写的大量血书,1980年代曾一度开放,但不久又被封存。2003年,中国独立制片人胡杰把他过去五年中亲自寻访认识林昭本人的80人的录像纪录,更通过特别途径拍摄到林昭狱中文稿,完成了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其相关采访《寻找林昭》成功刊登 于2004年8月11日《冰点》,其后访问被“团中央青年报刊阅评小组”评为“以大篇幅报道敏感事件与人物,值得商榷,也不客观”。但年终时因题材关系,另外“文气丰沛,贯穿首尾”,被章诒和评为她所看过描写林昭最好的一篇,因而得2004年度《冰点》周刊“最佳特稿奖”。
  

     纪念活动
    2008年4月29日是林昭遇难四十周年纪念日,到江苏苏州灵岩山上探访的民众众多。当地地方政府在墓地附近大树上安装闭路电视,监控扫墓人士,当年8月奥运期间拆卸。[17]
    2012年清明节前夕,当局重新在墓地安装闭路电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