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时下悄然流行孔孟父母式的老夫少妻婚姻模式?

时下悄然流行孔孟父母式的老夫少妻婚姻模式?

5.1国际劳动节晚上,素未谋面的Q妹发来一则短信:“‘思想家’:晚上好,我是晴天,看你不在线,就发个短信,打扰了;这年头就流行喝个晚茶,看个晚会,道过晚安,拜个晚年,结个晚婚,娶个晚辈,祝你五一节乐上加乐!”
“娶个晚辈”?本人生性不善经营男女情事,不幸沦为老光棍一族,总觉得感情和婚姻之事,由天生就会经营爱情与家庭的女人来操持是比较符合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所以一向不关心婚姻市场的动态。MM此说倒引起了我的思索。看看我所接触到的圈子,也确实不少是如此,曾经的师友47岁的吴哥娶了一位年方26岁的美女,42岁的老弟杨总娶了一位刚参加工作才24岁的大学生,37岁的小弟陈总更是娶了一位刚出校门的22岁小女孩(如鲜花一般粉嫩),让人羡慕不已,本思想家自诩才华横溢,卓尔不群,身体棒棒,自然不乏桃花运,也曾有些漂亮小妹妹垂爱,但都失之交臂,未能修成正果,想来也是自己在这方面不够能耐。
男人流行晚婚不假,笔者一向认为,男子的大脑硬件到25才发育完备,头脑里的软件配置要真有点水准,则至少要磨合到30岁以后(有的甚至要到35-40岁),此时才能被称为男人,在此之前都只能叫男儿。而社会发展和生存竞争对男人的要求近乎严苛,所以男人的标准更高,而且是人与人比出来的标准。做男人的确辛苦,现在四十岁左右的老光棍比比皆是,因此晚婚晚育一点也不奇怪。
而女子则不同了,她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圈相对比较狭小,一生中也要变换至少两次家庭角色与生活场所,需要在不同的家庭成长,花上很长时间才能接近或超越男人的智慧水平,她们的起点低,故其可塑性比男人大得多,而且女子只有做了母亲之后,才会真正变得聪明勇敢起来,未嫁之前,多半是天真未凿,懵里懵懂或者羞羞答答,而社会对女子的能力要求不如男子,比如年轻貌美、窈窕淑女、男才女貌、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都是定位女人的专用名词。对女人看重的要素,大部分集中在年龄和体貌特征上;至于道德,这个社会自私自利,人人自危,官员妻妾成群,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男人主导的社会被弄成了这样,谁都无法硬性要求女人如何如何。
至于婚姻,则对男女之硬件软件要求更是严苛,现代社会讲究优生优育:不能输在父母,不能输在性高潮,不能输在孕期,不能输在孩子出世后的起跑线,所以成年男女们在选择另一半时可谓较尽脑汁,选择妻子就是选择生产的模具,选择丈夫就是选择入模的精料,此两者都大意不得!做妻子需要年轻体健,病怏怏林黛玉是不行的,女人遗传的是身体素质!据说女人19岁时生育最佳,过了25岁的最佳生育期,婴儿的质量就不敢保证了;而男人遗传的就是智慧精华,如男子结婚太早,则没什么大脑的智慧好遗传的,所以男子要晚一些结婚才有精华遗传给后人,并可打下好的物质基础保证下一代得到良好的成长。
如此说来,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孟子,就是其父母的天作之合。相传孔子的父亲69岁的叔梁纥叔邂逅了19岁的黄花闺女颜征在,野合后生下了孔子,这便是精料与模具的天工之作,私生子更是聪明,因为性高潮的产物往往是最棒的。孟子的父母虽无法准确考证,但他们年龄相差也是十分悬殊的(孔孟都是三岁左右时失去父亲的),孟母身体十分硬朗,这就是模具的优越性,笔者无意戏说圣人父母,本思想家也不怕各位见笑,笔者就是在母亲19岁那年诞生的。
思想无禁区,我们不妨打破禁忌,从中得到启迪,便于后人们继承圣人精神遗产,搞好优化组合,做好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以便我们的民族催生出更多的思想巨人,彻底摆脱奴性,让华厦民族真正有尊严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